演艺建筑包括各类电影院、剧场、剧院、视听室、展览室、演播室、录音室及其他多用途厅堂建筑。
要建设舒适的演艺建筑环境,不仅要宏伟或华丽的外形,还必须考虑室内声学环境。演艺建筑的范围较广阔,下面对部分主要的场所建声设计进行分析。
本文涉及的音乐厅建筑是指单纯演奏音乐节目,而不能进行舞台表演的观演建筑。其主要特征是演出区域和观众区域共在一个空间之内。本文所介绍的音乐厅只要是指以自然声演出为主的音乐厅。
《建筑声学与音响工程——现代建筑中的声学设计》 王铮 陈金京编著
《数字声音信号源编码技术规范》GB/T 14914-1994
空场中频(500Hz)EDT与满场中频RT之比的平均值约为1:1
对于大型交响乐音乐厅,中频混响时间应该在1.8~2.0s之间最为理想。对于比较小型的音乐厅、室内乐厅和其他用途的音乐厅,其混响时间的理想值见表1
接收点的声能密度或者声场力度感G,适合听众的声级77~80(A),Gmid为500Hz~1000Hz的平均值,音乐厅设计中的Gmid最佳值为4~5.5dB。(详细参考《建筑声学与音响工程》)
音质设计的措施:与体型有关;应有较多的早期反射声。以80ms为界,声源处两墙之间的宽度值为17~18m。
相应的音质参量:接收点处的有效声能与无效声能之比(C80)。评价等级较高的音乐厅,C80值较小,音乐厅空场C80的优选值应在-1~4之间。
早期反射声的初始延迟时间间隙(t1),最佳设计值为20s,大于35ms则不利。
音质设计的措施:与体型有关;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的时间差(约20ms),反射面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为7m左右。
音质设计的措施:与体型有关;早期侧向反射声的时间-能量-空间分布合理。
C、古典时期的数百座的音乐厅T60在1.0~1.3s的范围;浪漫时期的500~800座的音乐厅T60为1.5~1.7s。